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姜富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方面政策“组合拳”协同配合、精准发力。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凸显对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整体效能的重视。
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前提。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坚持以系统思维制定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下好全国一盘棋,是必然之举。
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共同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其一致性对于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非经济性政策,如环保、教育等,尽管看似与经济政策关联较弱,实际上在资源配置、市场预期和社会福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例如,环保政策在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度扩张的同时,也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催生新能源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同样,教育政策可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这些非经济性政策能够通过影响劳动力素质、市场活力和产业结构,间接推动经济发展。因此,把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政策目标互补,避免政策目标相互抵消或矛盾冲突带来的“合成谬误”,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具体来看,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可为宏观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宏观政策在考虑短期、局部效益的同时,更加兼顾长期、全局的发展目标;有助于优化政策执行路径、简化流程、提高执行效率,保证政策的整体性、连贯性、稳定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环境。同时,一致性评估还将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公众信任度,进而增强对政策环境的信心。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也有助于增强企业投资和创新热情。在完善评估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作,完善反馈机制,将为增强政策协同效应、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坚实保障。为此,应多措并举,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建立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的制定涉及多个决策部门。建立有效的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可以促进政策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效率和质量。各部门应明确自身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范围,明确哪些政策内容是本部门的核心职能所在,哪些部分需要与其他部门协同完成。通过构建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相关事宜进行交流,及时共享各部门的政策信息和监测数据。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评估结果,共同研究与解决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暴露出的不一致问题。
推进评估体系的数智化建设。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增加了评估复杂性。为此,应打破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间的数据壁垒,通过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标准化与互联互通。同时,可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动态监测与预测模型,实时跟踪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政策组合的潜在影响,识别政策间可能的冲突并及时纠偏。可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关键信息,预测政策效果,降低因政策“合成谬误”造成的目标偏离风险。此外,开发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虚拟仿真分析不同政策方案的全局和局部影响,为优化政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数智化手段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动态调整能力,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性政策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评估过程的信息公开。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信息的公开透明,是提升政策稳定性、引导市场预期和强化社会监督的重要基础。非经济性政策可能通过影响企业发展信心、营商环境等,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加强评估过程的信息公开,有利于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提振公众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在政策制定时,明确评估标准,保证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按照统一目标制定,从源头上实现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在政策执行中,及时公开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结果,加强对评估结果的解读,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