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婕(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周利生(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为高校在“五育融合”视阈下探究以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促进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致思理路与实践图式。
坚持以德育心,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在青年学生的思维体系中一经形成,就会跃升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出现精神上“缺钙”的现象,往往是理想信念模糊或者缺失导致的。筑牢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以德育心,在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上下功夫,有助于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智慧心,助力学生增长知识见识。青年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见识的黄金时期,学习的总目标不能仅仅是单纯积累知识的总量,更重要的是要去领悟和感受知识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高校教师要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见识、锤炼品格。这里的知识囊括了“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五重维度,而见识则是青年学生以“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为前提,具备了丰富的知识积淀,在知识提供的精神滋养中,亲身去经历、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去验证,从而让自己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穿透力、洞察力和判断力。
坚持以体强心,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相协调的发展,包括了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德等多重维度。智育通过增加人的文化知识、实践经验储备量来丰富人的头脑,为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智力可能。体育则通过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为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体力可能。智育与体育是两个不可割裂的部分,二者协同作用,共振共鸣。高校思政工作应该始终秉持“健康第一”理念,引导青年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总之,育心与育体融通,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全过程,形成强身健体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双向驱动力量。
坚持以美润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然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审美素养的获得来自心灵的创造性转化。美育则是创造性转化的津梁,包括“审视、促进、彰显”维度,各维度之间存在着严密的辩证逻辑关系,“审视美”乃美育之逻辑起点,“促进美”乃美育之逻辑核心,“彰显美”乃美育之逻辑旨归。美育发挥着丰富精神、温润心灵的作用,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唤醒审美感觉、强化审美认知、提高审美鉴赏力,旨归于引导青年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体现美。因此,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从而为青年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带来裨益。
坚持以劳健心,厚植学生团结奋斗之情。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不仅是个体维持自我生存和促进自我发展的路径,还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头活水。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对其提升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导向,引导青年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依靠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高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置于思政工作框架之下,考察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与互动逻辑,坚持以“五育融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引导青年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