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林怀艺(华侨大学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提供了重要遵循。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围绕为人类求解放的主题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理论的体系化,是从一个个观点的提出、累积到建立各个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到形成比较明确的思想之“网”的过程;理论的学理化,是指源自实践的理论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形成原理性理论成果,从而达到以彻底的理论来掌握群众、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决定着研究阐释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考验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的挑战而保持自己的理论特质,离不开它的深刻学理和完备体系的有力支撑。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伟大成果。这部巨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规律,并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两个必然”的铁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资本论》内容极为丰富,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曾致信恩格斯说:“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正是这种整体性,使这部巨著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变革,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19世纪70年代,当自命为社会主义者的杜林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猛烈攻击、影响到工人政党的理论原则的时候,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支持下,写作《反杜林论》,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恩格斯将消极的批判变成积极的批判,将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这些努力,以深刻的学理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完备的体系避免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化、庸俗化。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些都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同样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若干部分共同构成,这些“子系统”对于我们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在各个领域的具体运用提供了重要遵循。总之,正是将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作为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随着新时代实践进程的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会越来越丰富。如果说对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行”,那么这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落实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学理化的成功上来。
进一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着力点
进一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必然要求。
首先,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两个结合”守正创新,强调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指明了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认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本身是“两个结合”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向未来,只有接续奋斗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更好地把“老祖宗不能丢”和“讲出新话”结合起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时代价值、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研究深、阐释透,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使“两个确立”这一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为国际共运贡献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方面的智慧和方案。
其次,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史料体系等构成的知识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学派。如果说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强大“火车头”,那么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宽阔“舞台”。通过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讲清蕴含于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进一步打造标识性概念和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有助于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世界讲好“理论中的中国”的生动故事,更好展现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魅力。
再次,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和普及。一要把体系化学理化的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用学术讲政治,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把“有意义”的道理讲得“有意思”,坚持不懈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创新“宣讲+队伍+阵地+活动+网络”的工作模式,用好报、刊、网、端、微、屏、号等平台渠道,结合党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性成就,引领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传普及,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凝心聚力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最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课群,并以党的创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严密性科学体系、标志性思想观点、引领性行动价值来引导青少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助力青少年学生在拔节孕穗阶段健康成长。在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中,必须及时将相关研究成果用于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办好思政课,把思想课讲授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
【本文系2024年度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研究”(项目批准号:FJ2024JDZ0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