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玮(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师)
“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这既是中华千年古训,更是国家善治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大食物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品消费需求的更好满足。从理论渊源上看,大食物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继承、运用和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和重大理论创新。
科学、准确把握大食物观的理论要旨,对于全面践行大食物观,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食物观符合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向上的、上升的、进步的。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食物结构亦呈重大改观,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仍然面临着风险挑战和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新时代特征的“大食物观”,实现了从传统粮食观向现代食物观的重大转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把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大食物观,体现在百姓餐桌上,就是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让食物种类更加丰富、食物结构更加优化、食物品质更有保障,即直接表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必须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相适应,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大食物观与当今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又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性,是唯物史观的理论精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展开。
大食物观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华夏先民对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及其思考。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重视粮食生产。从管仲“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到商鞅变法时提出“大小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都强调生产粮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贾思勰也从民生与政治的角度提出“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等关于食物资源基础性地位的著名论断。再如,中华传统文化还强调粮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尚书》记载鲁国国君伯禽以“峙乃糗粮,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劝说民众制作干粮作为粮食储备,应对食物安全风险。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又提出多元化取食。《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人们膳食要全面,营养均衡。孙思邈在《千金药方·食治方》中论述了诸多果实、菜蔬、谷米等可食之物的味道与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食物问题的所有探讨都为新时代大食物观提供了文化底蕴。
大食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大食物观的理论逻辑内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观念”方法论。大食物观要求认识到食物资源存在多样性,并系统地指明了“大食物”的来源,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构建多元化的食物资源供给体系,保障食物资源多向度、有秩序地供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食物观强调因地制宜,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协调发展的食物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挖掘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质资源和森林、海洋食物资源潜力的同时,充分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放眼全球,力拓国际国内市场,构建安全稳定的食物供应链。同时,大食物观把粮食安全的边界拓展至食物安全。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要求统筹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统筹质量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确保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等大安全格局。这就把大食物观纳入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大食物观”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
把准大食物观的理论逻辑及其深厚理论意蕴,有利于新征程上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科学指南。全面践行大食物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坚持以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原则,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