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秀阁(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对党领导思政课建设重要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遵循。
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重大意义
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两者同步推进,源自两者之间相互需要并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第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百余年来,我们党一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深刻把握其基本原理;另一方面研究当时运动状况和时代特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青年,使广大青年学生真信马克思主义,用实际行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思政课课程属性的内在要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关键在于深入解读和宣传党的创新路线方针政策,生动诠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在逻辑,确保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新时代新征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让广大青年学生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所在,自觉担当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是思政课教育的必要遵循。
第三,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思政课及时准确传达党的创新理论,从思想建设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核是内容建设,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作为思政课内容建设的主线,将党的创新理论精髓及时转换为思政课教材的核心枢纽,为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提供坚实的思想根基。如果不注重内容更新,只强调教学形式的新技术新手段运用,便会舍本逐末、偏离实际。
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基本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多次就加强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应当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学生头脑三方面入手,落实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
在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增强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同步推进最终效果能否实现“进学生头脑”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树立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高度自觉,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科学体系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现实困惑和理论疑难,通过不断发问和逻辑思辨深入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引领性。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学术讲政治,在教学中以深刻的道理说服学生、以透彻的学理征服学生、以生动的哲理引导学生。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意义,在厚植情怀上下功夫,以深情授课展现自身学识魅力、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进一步提升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理论、理解理论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大中小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体教研,让不同学段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在深耕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系统精准做好课程体系设计,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及时动态地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运用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也是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主渠道。系统精准做好课程体系融入设计,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核心讲述党的创新理论,还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分别加入党的创新理论的探索历程和成果,加快构建有特色、高水平、有侧重、衔接强的思政课程教材体系。
在学生头脑上下功夫。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核心和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党的创新理论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也是指导新时代青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归根到底,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来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应当秉持善用“大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将新时代伟大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在创新理论的指引下深入社会基层,扎根群众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肩膀扛起复兴伟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转化为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引导青年学生把自身发展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武装头脑的同时以实践提升人生价值,让青年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激励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遵循,这一举措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可切实加强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