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马文武(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中国总人口已连续3年负增长。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加剧,给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代际关系平衡乃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都带来复杂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当前我国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的时代命题。如果人口负增长得不到较好应对,共同富裕可能面临潜在挑战,成为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负增长可能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损害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一个基本条件是物质富裕,依赖于生产力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人口负增长导致劳动力人口减少,可能制约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参与率;会直接加剧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问题,增加整个社会保障支出,加大经济运行负担。同时,老龄人口增加、青年劳动力相对减少的老龄化人口结构,也可能不利于社会知识创新和更新,制约社会创新活力,还会钳制消费需求总量,抑制消费结构升级,影响经济循环畅通。人口负增长可能带来的这些经济负面效应,会综合作用到生产力的进步上,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积累壮大。
人口负增长可能带来社会治理难题消解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共同富裕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社会治理高效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社会支撑。人口负增长可能会带来系列社会治理难题。首先是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关系简单化,致使家庭作为重要社会微观单位的互助功能、抗风险功能减弱,家庭脆弱性增加。其次是引发制度的非适应性降低制度效能,比如建立在旧的人口发展特征基础上的土地、社保、财税、户籍、教育、医疗等制度,便可能与新的人口负增长背景不相适应,引发制度效能损失问题。此外,还可能诱致一些资源的结构性闲置,比如医院、学校等公共资源在人口负增长时将会出现结构性闲置,耗散共同富裕的资源力量。
人口负增长可能引发代际不公影响代际共富。共同富裕既是当代人共裕,也是代际共富,要求代际之间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如果人口负增长导致人口加速老龄化和代际人口转化不平衡,可能引发代际之间在诸多方面的不公平。比如社会保障负担代际不公,青年一代养老保险负担加重;就业机会分配的代际不公,延迟退休可能导致上一代人挤占下一代人就业机会;财税分担的代际不公,老龄化社会公共财政负担向青年一代转移。这些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代际之间在在成本分担、发展机会、资源分享等多方面的代际不公,影响代际共富。
除此之外,人口负增长也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使得人口分布不平衡问题加深,比如导致农村人口进一步流失,青年孤立个体流动至城市带来的城市“空巢青年”问题,加剧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失衡等等,这些都可能削弱精神生产影响精神共富和诱发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影响全体共富。
我们必须按照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此,人口发展总体应对策略上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应对。
第一,要应对少子化。一是要营造婚姻支持型社会氛围。推进婚俗改革,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努力提升社会适婚年龄人口结婚率。二是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稳住基本生育率。要从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阻碍与生育最紧迫的现实问题着手,以多样化的就业支持、税收减免、生育补贴、普惠托育服务等政策,切实降低社会生育养育负担,提高社会生育意愿。三是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对适龄劳动力减少现实。通过深化人才培育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来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激发人力资源红利,推进技术创新、要素创新、产业创新,减少对劳动力数量投入依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升级,降低少子化引致的劳动力供给不足风险。
第二,应对老龄化。一是继续完善延迟法定年龄退休政策。要坚持精准、分类施策思维,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别有序推进不同专业、不同技术、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延迟退休政策,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全社会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二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要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新趋势,瞄准人口规模巨大的老龄群体,变“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不断培育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统筹代际关系平衡发展,确保代际关系和谐。从代际视角合理确定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基金池的管理和优化,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代际均衡;从发展的视角充分考虑和统筹代际之间不同的状况和税收负担能力,合理确定税种和税负,实现代际税负公平;从促进就业视角,科学设计和不断优化退休政策,确保代际之间就业岗位合理接替,既保障青年一代的就业机会公平,又有确保老年一代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应对人口增减分化。鉴于人口增减分化可能诱发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加剧农村“空巢化”“老龄化”和城市“空巢青年”问题,政策应对上应该以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防止精神贫困为着力点。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根据人口流动形势和产业演化的客观规律,通过政策引导,比如通过完善向农村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东西协作机制和城乡帮扶机制等,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二是要加强精神文化交流与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促进精神富裕。农村地区要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交流新渠道;要因地制宜挖掘和发展乡村文化,发展特色乡村文旅,增强乡村吸引力,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产品生产主体。城市中要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公益性组织、慈善机构等功能,助力为城市流动人员打造丰富多彩的社交空间、开展常态化的社群活动、举办多样化的文化论坛等,来增进城市人口之间的交流互动,缓解流动人口特别是“空巢青年”的孤独感,丰富城市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