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精神
斛兵鼓行
尹兴国
春秋代序,六十余载弹指一挥;沧海桑田,半个世纪意气风发。经颠沛流离
忆昔草创路艰辛,影自飘零身似萍,风中餐,露中宿,胸怀宝玉,心存拿云,奈何时事不与便,消磨殆尽苦经营。雄鸡高唱,前程豁然明;居有定所,从此扬帆行。设专业,建学科,访名师,采众长,九天揽月,踏雪寻梅,刀枪剑戟,广收博陈;上规模,立宗旨,育素质,瞄市场,高瞻远瞩,吐故纳新,呕心沥血,修身养性。卧薪尝胆,矢志不移,为有建树勤修炼,咬定青山不放松。有心人,天不负,蒸蒸日上立高峰;引人才,取经验,涓涓细流汇大河。经调整,历合并,进“211”工程,迎本科教学评估,春风化雨,暖意融融。路遥坎坷多,心远风雨频,纵使天堑正当道,我有豪气干云霄。穷且益坚,愈挫愈奋。不离不弃,誉为鞭策毁作鉴;不折不挠,达则兼济困是砺。不坐井观天,放眼世界厚积薄发;不夜郎自大,泰山脚下勉力催马。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非凡气度造就厚德笃学,高雅风范铸成崇实尚新。凌云壮志生双翼,一飞冲天展鸿图。远方有既定目标:建一流,跻前茅,创知名;身后是一串脚印:抱执着,守坚毅,诚开放。蓝图而今又绘就,发扬踔厉再冲锋。
物换星移,校貌一日千里,定睛看不变是风气;过往行来,教学日新月异,驻足想,留下是积淀。教学楼里,鸦雀无声听讲课;图书馆中,网络书海搜文献。斛兵塘边,柳絮和着书声舞;生态谷畔,天鹅伴着理想飞。实验室灯火通宵亮,课题组研讨继日行。博学审问探源头,慎思明辨究性灵,成竹在胸,恪尽笃行。不崇古,不尚名,见云起深思前因,感风兴推敲后果。数据亲手获,方程反复导,不自失随波逐流,不刻意特立独行。重实际,尊真谛,得来有据,结论有理。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山辗转依旧在。一草一木渐模糊,一言一行更明晰。面孔常新如流水,勤奋严谨成永恒。
工程基础厚,脚踏实地;工作作风实,身直影正;创业能力强,眼处心生。论文写到产品上,力透纸背;研究做在工程中,立竿见影;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创新高效。教立身创业之本,成独当一面之功。镜中花,水中月,披沙拣金,辨伪去妄,求真不图空名;海中市,幻中楼,韬光养晦,掷地有声,务实不取妄想。做方案,耳听八方,切入急需;下企业,眼观六路,着手难题。桃李满天下,遍地开红花。昨以母校为荣,今为母校添光。五湖四海,学子载誉回,感恩反哺寸草心;四面八方,母校张臂迎,举杯再话奔前程。
春回百花争艳,夏至莲池沁香,秋到丹桂飘舞,冬来寒梅绽放,四时之景不同,和谐之乐不变。楼群遍布,俯仰生姿,花木满蹊,掩映成趣。传道授业,起懦立顽,黑发成霜终无悔;读书研学,炼品扎根,狂风巨浪浑不怕。其言盈盈,其笑宴宴,师生济济一堂,释疑解惑;其语款款,其曲悠悠,员工载歌载舞,开怀舒心。教学主唱,科研中心,管理辅助,后勤保障,台前幕后一场戏,各显身手演双簧。配置资源,整合学科,远行先轻装;凝炼特色,目标接力,有为有不为。万马齐喑,先后之序清;百舸争流,旗卫之职明。风声雨声入耳,家事国事关心,摩肩接踵赴汶川,歌舞升平庆奥运。休戚相关,甘苦与共。
继已往,信心百倍又迈步;追来者,悬崖峭壁只等闲。科学发展,明媚春光现眼前;气象更新,峥嵘岁月再辉煌。
【合工大】关注
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
|
林巨广: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一大批能沉到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生产出一流产品的知识分子。而工科大学的教师,只有长期在企业、实验室里摸爬滚打,才有可能做出有价值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如果大家都唯论文而论文,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就无从谈起。“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这句话,倡导的是一种科研价值观。
我们也要防止“创新=标新立异”倾向。仅仅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式方法,不一定是创新;而创新的技术和产品,一定是比之前性能更可靠、工艺更好、成本更低的东西。做过应用技术研究的人都知道,工程技术上的创新,不是靠书本就能解决的,往往是越细节的研究越难,越具体的应用越难。
吕国强:国家需要有人从事高深科学理论研究,更需要一大批知识分子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它倡导的是脚踏实地、实是求是的科研作风,把科研工作做实、真正解决企业实实在在问题的科研精神,也体现出学校“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的新姿态。目前,全校教师按照近期出台的《合肥工业大学自主创新行动纲要》,积极投身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中,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实践。我相信,通过长期科技实践活动锻炼,中青年教师将弥补工程经历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源源不断、来自企业一线的各种项目支持,也将促使学校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快速发展的新目标。
姜绍通:我们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这几年就是走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产业技术集成的路子,积极投身国家及安徽地方经济建设,现在已成为引领行业进步发展的主要科研力量之一。近年来,学院不仅承担了国家、部委和安徽省各类大型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同时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幅度提升。2008年,全院60多位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达30万元,发表论文158篇,其中SEI、CI收录达一半以上。我认为,做一位合格的工科大学的老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科研能力,同时要有工程能力及引领产业的能力。而这些是需要真功夫的。
韩效钊: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任课老师有或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效果大大不同。有实际工程经验的老师,在教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会结合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另外,在教师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培养工程素质,增强经济意识,各方面素质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毕业找工作时就业优势非常明显。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学生中就有好几位。
有人认为虚拟的过程可以替代实际的科研过程。我认为,这中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它对学生锻炼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各种具体的科研实践过程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认为,如果没有质疑能力,就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
金未平:在没进入课题组前,觉得做科研很神秘很深奥,不知科研工作如何开展。自己做了以后,才知道那是通过一步步完成的,任何一步不百分百地完成都不行。做项目很苦,但苦中有乐。有次我设计了个小电路图,可是系统无法启动,整整查了三天都没找出问题所在,直到第三天晚上睡觉前突然想起可能是少加了个低电频。问题解决后,非常开心。至于毕业后选择用人单位及今后发展,我不太担心,因为实际科研的经历是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和欢迎的,也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于力涛: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和班上另一位同学一起进入老师的课题组做实验,一做就是近两年,直到去年底拿出了小样才告一段落。科研实验,与平时课程中的实验课不一样,它很系统,能把各门课所学知识、各种实验技能融会贯通地用起来。在实验室一天学到的东西比我自己看一天书有效得多,如果把科研工作中的实验与学课本两者有效结合的话,效果绝对是1+1>2。
现在,我感觉理论知识学得更扎实,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变强了,学会考虑许多问题,而以前都是老师帮我们做得好好的,我根本不会去想。在实验中,发现过去认为课堂上没有用的知识有用了,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本知识了,也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反复复的实验,经常会不自觉地激发我们想出新点子来做新实验。
【合工大】漫画
轮滑世界
夜色下的自习
【合工大】寄语
●杨善林(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
你们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工作都是为了富民强国!
只有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强盛紧密结合在一起,才大有作为。
●朱士信(数学系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
虽然现代本科教育已不是精英教育,现代大学生还不能说是人才,但他们都是人才的好苗子;只要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学会“会学”,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成为真正人才。
●王左辉(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
希望我的学生们,再快乐点!再自信点!再勤奋点!再仔细点!再坚强点!
●江立成(人文经济学院教授、安徽省教学名师)
人生是沿着崎岖山路不断地攀登,只因登峰艰辛漫漫,才有收获风光无限!
以勤勉进取精神,博观而约取,熟读而精思,才能厚积而薄发。
【合工大】记忆
梦回工大
江政龙
回到宿舍,发现书桌上有我的一封信,看着信封右下角“合肥工业大学”六个字,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浓郁的亲切之情。
信是尚在合肥的阿南寄来的,撕开信封一看,内有4张毕业时我们宿舍所有兄弟在斛兵塘畔的合影。看着照片中那熟悉的身影及斛兵塘中翠绿的莲叶,我心中油然而生一丝失落、惆怅……
而今,来复旦读研已有段时间了,可我总忘不了记忆中的工大校园,忘不了那些人,那些事。也早就想写些文字来纪念那段青春的岁月,可每提起笔却又不知从何写起。
“外面下起了小雨,雨滴轻飘飘得像我年轻的岁月。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在这样一个雨天的下午,看着相片,听着这首歌,仿佛翻开以往的日记……
永远也忘不了大一那年9月26日的傍晚,当我拖着军训后疲惫的脚步回到宿舍,推开房门,发现宿舍中有一个大大的蛋糕,接着听见室友齐声对我说道:“小江,生日快乐!”
那是我在异乡过的第一个生日,亦是我有生以来最感动的一个生日。后来当我问室友是怎么知道我的生日时,有人笑了笑说:“在填学籍档案时,不小心看到的呗!”又是一阵感动!
记得在网上,有个工大师妹曾问我:“你总是说工大这好那好的,难道工大比复旦还好?”
我说:“于我而言,工大与复旦,犹如家与房子。家,即使一贫如洗,但走遍天下,仍是亘古不变的温暖;而房子,就算金碧辉煌,却终不如家温馨。”并要师妹好好珍惜在工大的日子。因为,人类最大的悲哀便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总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往往忽略了自己手中所拥有的。其实,得不到的并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的,所以,好好把握住自己手中所拥有的,才是最重要的。
亦记得毕业前最后一个月,校园中到处洋溢着别离的伤感,可我却并没有太多的感伤,因我觉得,风里的梦,不必挽留;梦里的风,它也不会停留。既然终究要走,就挥挥衣袖,潇洒而去。更何况,没有分离,何来相聚?可在我与送行兄弟们一一拥抱道别之后,就在踏上火车的那刻,不知是谁突然说了句:“兄弟,以后就一个人了,保重!”我不由得鼻子一酸,但并没有流出泪来。火车渐渐启动了,我们都拼命地挥着手,直至身影完全消失。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车厢里,翻开毕业纪念册,看着字里行间真挚的祝福及相片中那熟悉的身影,想起以往一起谈诗论剑品文笑人生,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会忘记一些人、一些事,但我知道,我永远也忘不了母校工大,忘不了那雄伟的主楼、宽阔的操场,那挺拔的梧桐、醉人的桂花丛,那飘香的食堂、简朴的图书馆,那让我魂牵梦萦的一号北楼327宿舍,还有,那毕业时兄弟们的约定:待他日功成,再聚斛兵塘,对酒一醉,笑傲苍穹!
主楼的红墙、斛兵的白鹭、生态谷的石凳、东风广场的蓝天……工大的风,永远都吹来严谨的味道。即便承载着中国汽车界“黄埔军校”的美誉,却仍然智者无言。低调做人低调做事低调做学问,合工大以这样的方式释放着自己的巨大能量。
【合工大】地标①教学主楼
主楼最感染我的是它非凡的造型,特别是一次雪后的黄昏下,抬头望着这红色的、长长的苏式建筑,突然间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好强烈……也许有人觉得主楼不够华丽,不够张扬,但这正是我们这座教学主楼气质之所在,朴实、宁静,庄严、肃穆,时时让我从浮躁中警醒。主楼作为工大的一种文化,不是单靠money就可以垒起来的。因为有了教学主楼,工大的文化底蕴才愈发显得深厚;因为有了教学主楼,工大的学术氛围才愈发显得浓郁。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何时,我永远都会记着我们的教学主楼。(吴剑)
【合工大】地标②东风广场
每天早上6:30-7:30,合肥工业大学国学社的一群青年朋友都会在东风广场读诵传统文化经典。社员们真诚相待,以师兄弟相称,欢乐相同,忧患与共。“感谢师兄弟们短信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张师兄花三十块钱买一个书桌让我们早上方便放书;感谢赵师兄复印了200份《弟子规》;感谢一位师弟拿出100元兼职工资来作为社费……”虽然国学社成立至今只有一年多时间,社员也仅有70名,大家却不曾感觉到一丝孤单。社员们聊生活,议本分,讲民族,说世界,话历史,谈文化,共论大道,其乐融融。(知本)
【合工大】地标③生态谷
刚到校的第一天,就在学校的某个不知名字的湖里看见了两只“生物”,我一眼看去,禁不住叫了声“鸭”,一秒钟后便为我犯的错误而脸红,原来那不是鸭子,而是我从未见过的天鹅。湖的旁边就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图书馆,自然与建筑和谐相处。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湖叫做生态谷。清晨,柳树下的石凳上早已有人安静地看书;黄昏,湖边也有不少人在听音乐、写作业或是背单词;傍晚,那里便是恋人相聚诉说情话的绝妙去处。进校两天后便开了一大堆会议:新生见面会,班会,管院会……我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山乡才子)
【合工大】地标④斛兵塘
我的一位高中李姓同桌是合工大毕业的,当他博士毕业、即将远赴美国留学时,我们几个好友去给他送行。看到儿时的故人,我的同桌很是激动,邀请我们重游斛兵塘。他租来一叶小舟,我们用桨划着清清的塘水,一边高声地开着玩笑,有时甚至唱起当年流行的歌曲。那晚我们都很尽兴。也是到了那塘中间小岛的时候,我们都想上去看看,可就在这时,惊起了几只大飞鸟,“呼”地一声飞向远方,吓了我们一跳。有一个同学对我的李姓同桌说,你马上也要像这只鸟儿飞走了。大家听了,情绪顿时凝重起来,便都沉默了。(补天青石)
《大学生活》回望 走进陕西师范大学(12月5日 5版) 走进四川大学 (12月19日7版) 走进重庆大学(1月5日 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