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辽宁大学

2009-06-1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辽大】关注

宾:

程伟

辽宁大学校长,博导

林木西

经济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导

李法云

环境学院院长,博导

刘畅

广播影视学院学生

本科考试“指挥棒”该指向何方

程伟: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高校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加紧迫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有“指挥棒”之称的考试,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而高校传统课程考试制度的弊端,对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制约已显而易见。我们认为,传统课程考试制度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这种“一次考试定成败”的模式,忽略了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这种考试形式和考试计分方式不够科学,内容有些僵化,未能随社会发展而与时共进,不利于教师发挥能动性和个性专长,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不利于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考”,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必须改革。

在国外访问期间,我深入和全面考察了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高校教学和考试模式,认识到应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现行考试制度改革要借鉴国外经验做法,但是不能盲目照搬照用,要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有学校特色的考试改革路子。

实际上,考试方式改革离不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也离不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作为改革尝试,也必然会形成对固有教学理念、模式、思维及规范的冲击和反思。考试方式改革的意义并不在于事件本身,高校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抓住考试改革可能就抓住了教学改革的关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是我校内涵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人民满意大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林木西:在适应全球化的人才质量观下,应充分重视课程考试改革。考试改革绝不是对教学标准和过程的弱化,而是在全新平台上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如何教学相长,提出了新的标准和任务。学校经过几上几下的广泛征求意见和热烈讨论,使考试改革更加符合学校实际而易于操作。

在综合性大学特别是文科专业,考试改革将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在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考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和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比如,有的课程总成绩评定包括三个部分:课程作业成绩占10%,参与社会和市场调研实践占40%,调研或市场调查报告与答辩成绩占50%。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的调研项目,检验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许多同学也真正感受到了从课本学习到实践学习的相互促进,认识深刻了,学习主动了,兴趣提高了。对于教师来讲,也启发和促进了对“如何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推动了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李法云:考试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辩证地看,考试是一柄双刃剑。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火花和创造力。传统课程考试制度只注重考试成绩的评定,考试形式单一,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察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这样的考试形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挥和发展。要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其中,学院要对本院实施考试方式改革的课程内容、考试方式、考试信息报告等进行评价、评估,并对考试改革方案的科学性、执行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动态追踪。还要增强学生满意度的信息反馈,以利于切实发挥考试改革的整体带动和引导作用。

刘畅: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学生,为了使现行考试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更好地适宜社会发展,创造有利于学生突出特长、全面发展的教学和育人环境。传统考试往往使学生变成了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而且从书本到书本,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目前,大学毕业生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有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原因,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就业的宽度和竞争力。

学妹有约刘志超摄

【辽大】记忆

校园的早晨

徐朝信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大学就读期间,正值校园歌曲流行,一直把这首歌当作台湾校园歌曲哼唱,只觉得歌儿的意境清新、向上,又似乎有几分熟悉,于是多加了几分喜欢。

几年前,遇到我省著名词作家高枫先生的夫人,闲谈中谈起这首歌,得知这首歌并非产自台湾,而是由高枫作词、谷建芬作曲的地地道道的大陆作品;后来竟又获知,此歌的创作灵感是源于辽宁大学校园――高枫先生晨起到辽大散步,看到校园内的晨读景象,便触发了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校园歌曲。自己在震动中又产生了几分自豪:这曾经感染过千千万万青少年的歌中的校园,就是我在此生活了30年的辽宁大学校园。

辽大校园的变化很大,回母校的同学总是说:学校的现代建筑多了,广场很漂亮,有些地方都不敢认了……可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对这种变化却感受不深,每当提到辽大,内心深处却总是那个永远不变的早晨的校园。

早晨的校园有花,先开的是桃花,是一片没有绿的衬托的粉红;然后是迎春,是一抹嫩绿中的嫩黄;接下来是丁香,是浓绿中或粉或紫的点缀,被春风稀释的浓香,淡淡地散在校园之中;最后是槐花,淡淡的香气竟由千万朵乳白色的小花聚成浓浓的一片。

早晨的校园有雪,是初冬粘粘的大雪,所有的都沾上了白眉毛和白胡子,于是路旁尽是一排排反穿羊皮袄的圣诞老人,穿着鲜艳羽绒装的学生们争着去雪地踏出第一排脚印,于是素裹的校园露出不断飘动的红装。

早晨的校园有人,在树旁、花中晨读的人虽然每隔4年便要换上新的面孔,但无论多少年,永远不变的是面孔上青春的勃勃生机。

这就是我心中永远不变的校园的早晨。

北大百年庆典时,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庆祝晚会,在晚会中我又听到了《校园的早晨》那熟悉的旋律,不禁感慨:这首歌,实在应该在辽大校庆的晚会上由辽大人演唱,唱给从这所校园走出的千千万万校友。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辽大】精神

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党委书记王山校长程伟

沐历史名城之古韵,仰奔腾辽河之气脉,辽宁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史紧密相连,与共和国发展并肩而行。开国元勋朱德元帅挥毫泼墨亲题校名,遒劲大字,灼灼光芒,殷切厚望。一个甲子辉煌积淀,六十余载躬耕树蕙,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人文精神熠熠闪光,十三万学子鱼跃鹰翔,“211工程”连创辉煌。六十华诞,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亲题贺词寄语:“明德精学铸就辽大特色,笃行致强彰显名校风采”。

忆学校发展之历史,思创业历程之艰辛。殷殷爱校意启六十发展史,拳拳赤子情抒同心建校志。沈阳解放,辽大始建,工业重镇,人才稀缺。师生无类皆思国忧民,全校上下共奋进图强,十年磨砺,三校合一,多系科、多专业综合大学应运而生。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师从史学大家王国维、梁启超之史学教授周传儒,英国剑桥大学归国博士、一代经济学宗师宋则行,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之老师张镜玄……治学家一心向教,科研者专心为学,春风化雨乐育英才,学子成材栋梁遍神州,民族教育林独有一席。

三中全会,路桥飞歌;改革春风,涤荡校园。教学理念推陈出新,专业设置基础雄厚,风雨兼程薪火传承,协力同心创造辉煌。集中外之典籍,图书馆书香浓郁,肩大学之使命,教学楼闪耀光芒。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敬业爱岗教学相长,文理齐兴学科繁荣,涵英哺华教研卓著。组建前十年深厚积淀、磨难后三十年奋进改革,辽大从破茧而出到化蛹成蝶。1997年7月,学校荣膺“211工程”全国重点建设百所高校行列。两期建设业已取得丰硕成果,三期建设又已高起点开局。

2004年5月,现代化校区拔地而起。崇山校区古朴典雅,蒲河校区开放恢弘,武圣校区委婉含蓄。如今,学校学子两万有余,生源质量连年提高,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享誉内外,3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界有名。

本科评估,辽大人抢抓机遇,理清思路,摸清家底,按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之原则,重基建,抓管理,促改革。徐徐六载,励精图治。2005年9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喜获优秀。“五大体系”辟建设之伟业,“七个倍增”显发展之高端,两个“零的突破”绘成就之卓绝。全国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份份殊荣,镌刻历史,深情赞誉,激励未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辽大步伐铿锵,在大学发展征程中砥砺前行。

解放思想、牢记于心,对外开放、实践于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招收百名越南留学生伊始,辽大敞开对外开放之门,且行且实,且行且远。早在中韩建交之前,校领导就以超凡之魄力与韩国庆熙大学共谋图志,创中韩高校建交之先河;整合优资,率全国高校韩国学系之先。学校对外合作交流遍布14个国家携手六十所高校,为美国、韩国、俄罗斯、埃及等58个国家培养留学生上万余人。世纪初开,学校拓宽视野,乘势而上,迈上国际合作办学新征程。亚澳商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树全国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之典范。四海之流涌入,必成奔腾之势;辽河之水涌出,必汇浩浩江海。2007年,辽宁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在俄罗斯揭牌,此举为学校对外交流历史添绚丽一笔,更为两国经贸发展与文化交流绘锦绣宏篇。

科学研究,强校之基;服务社会,兴校之责。学校发挥高校学科之优势,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之宗旨。奉献精神,涌动辽河,强校固基,振兴东北。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落户于此,国家级哲学社科奖励逐年攀高。环保结缕草绘就百米绿化带,动植物高端理论破解科学难题,开发性金融理论为辽宁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辽宁热土哺育辽大成长,辽大知识助推辽宁腾飞。

六秩春秋,辛勤耕耘;十万学子,鲲鹏展翅。昔日埋头苦读的布衣学子,今日尽显风姿的政界精英、商界才俊、科技先锋、文坛领袖、学术权威、艺术骄子,更有默默耕耘的普通建设者。他们遍及大江南北,活跃五湖四海,携辽大精神在各处生根育果,为国家之复兴、社会之进步贡献智慧,燃烧激情。

溯伟业之动力,为明德精学、笃行致强之精神也;思发展之源泉,为代代辽大人团结奋进、众志成城之创举也。不经苦难,无以成伟业;不历磨炼,无以攀高峰。辽大人用热血与青春诠释“明德精学、笃行致强”之精神。此为辽大精神之灵魂,亦是

辽大人逆境中坚韧奋起、顺境中攀登超越之力量源泉。

辽大人始终坚信:大学之天职,在于传播知识;大学之责任,在于创造知识;大学之义务,在于服务社会;大学之境界,在于放眼全球。此为辽大人矢志追求并终生努力之大学精神。蓝天更高远,梦想在前方。回首过去,我们矢志不渝。面对现在,我们笃定执著。迎接未来,我们也必将怀揣厚望,用信念与行动坚守大学精神,奋力翱翔,共创未来!

【辽大】寄语

●王恩哥(中国科学院院士)

面对未来脚踏实地,面对困难永不低头。

●田溯宁(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会董事长)

我们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对中国社会的责任。未来的计算机、通讯、宽带网络也许就是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指标,我们更没有理由懈怠,我们要争取、要努力。

●王文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六秩春秋辛勤耕耘累累结硕果,十万学子鲲鹏展翅代代显俊才。

●武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我想对正在母校读书的各位同学说,希望你们把握在校学习的机会,珍惜美好的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索朗顿珠(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得主)

用知识和力量照亮有故事的青春。

【辽大】漫画

大超男篮

百米长卷赈灾签名

文明出行

家访

文学院07级广告设计专业吴功宇、付信超绘

崇山云霞,蒲河碧波,武圣清风,六十余万平方米校园的蓝天绿地,记下了十万学生求知的梦想和鲲鹏展翅的雄姿。哲理楼、则行楼、艺馨楼、励行楼……熟悉的建筑,不变的旋律,留下了我们学习求索的脚步。昔我来斯,桃李累累;今我往矣,杨柳依依。五色校园,回荡着永远的青春乐章。

【辽大】地标① 哲理楼

哲理楼原名哲经楼,欧洲风格的俄式三层小楼,曾容纳辽宁大学文、史、哲三个学院。2004年,文科类学生搬迁蒲河校区后,数学院与信息学院入驻其中,更名为哲理楼。“哲理”,意为辽大是一所文理相融、文理齐兴的综合性大学;也蕴含着人生哲理的意思。盛夏时节,窗外树叶沙沙,阳光斑驳地散在桌面上,中文的才情、历史的博远、哲学的深邃,都定格在细碎的时光中。初秋来临,东侧山墙上的五叶藤杨,枝叶层层密布,浓绿泛彩。夜晚教室里的灯光闪出,浓绿更翻出迷人的光亮,透视出莘莘学子的辛勤刻苦,也展示着一代青年未来的走向。(吴稼南、孙美新)

【辽大】地标②则行楼

这是校园里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楼宇,以此纪念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的奠基者――宋则行。宋先生早年留学英伦,获得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终身会员。1958年来辽大工作,在他的奖掖和指导下,辽宁大学经济学科从无到有,师承精进,在全国经济学界享有了越来越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如今,四层高的则行楼里,驻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金融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一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位于则行楼前的宋先生塑像,神情庄重,目光远眺,一如既往地关注着经济学科的发展,也继续激励着辽大经济学人不断进取。(张贺明、东静蕾)

【辽大】地标③艺馨楼

楼宇名为“艺馨”,寓意学校把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放在首位。艺馨楼内设有标准化的演播室、表演厅、琴房、练功房、画室、摄影实验中心等,环境优雅。楼顶开放式的观景台,成为学生交流思想、获取灵感的平台。学习表演艺术、民间艺术、电视艺术、摄影艺术、广告艺术等专业的学生在这里修德砺能。艺馨楼并不闻名,但从艺馨楼里走出来的许多学生却为人们所熟知。他们参加全国主持人大赛和艺术节展演,四溢的才华让人们记住了辽大广播影视学院和本山艺术学院。《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一部部电视剧的热播,饰演小翠儿、小芸、香秀、谢永强等角色的演员就是艺馨楼里读书的学生。(尚大鹏)

【辽大】地标④ 励行楼

在思考中实训,在实训中思考。励行楼是学校文科综合实训教学中心所在地。9个专业实验室、13个功能室,形成环环相扣的统一体,为全校12个教学单位提供实训课程服务,在学校探索实施的“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中轴,文科综合实训教学和理工科基础实验教学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模拟法庭上,从法官、律师到罪犯,学生们在角色中感受着法律的公正严明;金融投资实训室里,波动的曲线让学生们真实领略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同声传译室中,让学生们亲身感悟专业基础、海量词汇、应变能力对做好翻译工作多么重要。(张洋、李艳春)

《大学生活》回望

走进东北大学 

(6月4日   10版)

走进中山大学

(5月7日  10版)

走进北京化工大学

(5月21日    10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