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
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
2009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设立国家读书节:建书香社会育智慧国民》,赞成他的提议与观点。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要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阅读节或读书日?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图书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且极具民族特色。中国图书从载体、用墨、印装到文字,均系自身发明,形成了非常有民族特色的图书文化,并对世界的图书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设立自己的读书日,可更好地展示民族特色。
其次,重视经典的阅读。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古训、尊先法的民族,对前人圣贤的大道理看得特别重。在这样一个民族社会的背景下,结晶着前辈思想的图书,就不仅具有一种狭义的学术意义,同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因而,经典的出版、阅读与传播特别受到重视,经书与正史为历代所刊刻。设立自己的读书日,可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第三,对文本的尊重。不仅经典,书也是读书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法想象,对于读书人来说,没有书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虽然,我们曾有过这样的年代。在读书人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所构建的私人阅读空间,如书房的内外环境、买书、藏书、借书、抄书、读书,某些读书人的如痴如疯,正是中国阅读史中最具特色和感人的篇章。设立自己的读书日,可更好地彰显民族个性。
第四,中国阅读传统强调读书为学的首要意义是修身宏道,以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强调读书须求广博,为学须求通达;强调读书为学须“思”、“习”、“行”相结合,正如《中庸》中所概括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勤学苦读,在中国阅读史上,勤学苦读的感人事例层出不穷,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等,这些故事曾激励过数千年来读书人发愤读书,积极进取,其影响至今犹存。但同时,“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等,也是中国阅读传统和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自己的读书日,可更好地继承优良的阅读传统,形成健康的读书氛围。
公历9月28日,我们习惯上把这一天定为孔子诞辰日(日期的确立学界尚有争议),有人建议把这一天定为中国国家阅读节或读书日(也有人建议把这一天定为“圣诞节”或教师节)。目前,国内一些图书馆,如苏州图书馆、东莞图书馆,每年以9月28日为标志,开展读书活动。虽然目前在法律层面上,这一天并不是什么节日,但在实践上,苏州、东莞把这一天看成自己的读书日。
节日,从自然的属性来看,这一天与另一天相比较,并非更有意义。从文化的角度看,它关乎人的生活、生命、宗教与信仰。中国设立阅读节或读书日,正是为了确立人们对书籍的尊重、对知识的热爱,对读书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