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代转型 阅读永恒

2010-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演讲人:王余光 我有话说
    创造读书条件,享受公共图书馆之利

    图书馆要成为大众阅读、民众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机构,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社区、一个学校的信息中心,能够有力地提供阅读的保障。

广东东莞的孩子们在社区图书流动车内阅读的场景。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前期,图书馆的研究者、工作者以及有识之士,都一直在呼吁图书馆要成为大众阅读、民众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机构,图书馆要有大众意识,对公众免费开放,不管他是什么人,都能够得到阅读的机会。公共图书馆以及各类图书馆,都有这样一个使命。三十年代,图书馆学前辈学者李小缘在《全国图书馆计划书》中呼吁:

图书馆“能使公开群众,无论男女老幼,无等第,无阶级,举凡学生、工人、农夫、行政家、商人、军人等,皆能识字读书,享受图书馆之利益,则方可谓图书馆之真正革命,之真正彻底改造,之真正彻底建设者也。”

图书馆“专为普及民众,故当多设分馆于居民众多之处,以广书籍之流通。”

图书馆“此外得依地方需要,有所专重。如商民多者则应偏重商业,农人多者,则应偏重农事。即多购各专门书籍。”

“使全国民众,无论男女老幼,皆有识字读书之机会。”

早期图书馆学家的见识在中国得到逐步实现。今天,图书馆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保障。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社区、一个学校的信息中心,能够有力地提供阅读的保障。因为我们建立家庭藏书只是一个方面,毕竟家庭藏书是有限的,杂志、报纸往往都不具备,也没有必要,而图书馆可以提供我们一种连续阅读的保障。图书馆在我们大众的阅读生活里面意义就被凸现出来。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人们的阅读更加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爱好,而只有图书馆所收藏的包括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各种水平和深度的读物才能满足读者不同的爱好和需求。另外,图书馆能保证大众阅读的连续性,也能满足大众新的阅读需要。目前新技术的崛起改变了年轻一代人的阅读习惯,网络出版和网络阅读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而图书馆事业也与时俱进,发展数字图书馆工程,满足读者网络阅读的需要,成为大众阅读新的阵地。图书馆总是不断更新读物和技术来满足读者的新需求。图书馆可以满足各种读者的需求,其他地方做不到。东莞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与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大家坐在宽敞、明亮、现代的图书馆里读书、听讲座,还可以享受到365天24小时服务。从比较的角度来说,这个图书馆是最好的图书馆。作为东莞人很自豪,这里有多少五星级酒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精神成长的居所和见证。

图书馆为人们提供连续阅读的保障,还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社会阅读。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独有的丰富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等阅读基本理念的中坚,是联系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的桥梁。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增设了一个专业委员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2009年更名阅读推广委员会),以期来推动全国性的阅读活动。

以一年来儿童阅读为例,我本人也参与其中,深感中国图书馆界在推动儿童读书方面所作的努力。去年,相关单位与中国图书馆学会,以2009年 4 月23 日至2010 年4 月23 日为“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举办活动,推动儿童读书。2009年4月23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天津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2009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启动仪式,同时举办“少年儿童阅读高层论坛”。国内儿童文学作家与阅读推广专家赵玫、梅子涵、卢勤、秦文君,及两位德国专家与各公共、少儿图书馆馆长一起,就少儿阅读推广与服务进行了专题研讨。我在论坛上也作了《家庭与儿童阅读》的演讲。同年8月,我赴重庆少年儿童图书馆,参加“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少儿阅读讲故事大赛”,来自辽宁、山东、安徽、广西、湖北、浙江、福建、安徽、广东、广西、重庆的少儿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选送的44名优秀选手齐聚山城、同场竞技,其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5岁。我作为大赛的评委,被孩子们讲故事的生动、可爱的场景所感动。仅在东莞就有6000个小朋友参赛,三个参加全国赛的都得了奖,这说明东莞阅读学习的氛围良好。同年底,我受邀前往广东中山市图书馆,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青少年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会”。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界重视儿童读书的一个重要标志。诚如该委员会所言:青少年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将承担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的双重任务,在培养青少年阅读意识、阅读习惯,开展阅读研究等方面担负着主要责任,希望为每一个孩子心中播撒阅读的种子,成为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守望者。以上活动的参与,让我感到,中国图书馆界不仅意识到儿童阅读的重要,而且已经开始行动。

图书馆还要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我曾去过一家大学的老图书馆,极有这种读书氛围。阅览室里那宽大的落地窗、古典的书柜、宁静的氛围……我觉得这就是我理想中的读书环境。我曾在1995年的一篇文章《双休日谈读书》里专门谈到这种感受,“双休日,图书馆应当成为人们读书的好去处”。今天我想变换一下说法:让图书馆成为每个读书人的理想居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