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T3航站楼
而60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一座县城有真正意义上的公路。
墨脱公路,是一个句点。但也是一个开始,是中国交通发展新篇章的卷首词。
中国速度超越世界速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公铁大桥。然而,当时中国并未掌握现代化大桥建设的关键技术,主要依靠的是前苏联的桥梁专家。
武汉长桥大桥通车后的50个年头,从大洋彼岸的美国,传来热烈的掌声,这是送给中国――
2007年6月,中国桥梁工程师代表团前往美国历史名城――匹兹堡参加第24届国际桥梁会议。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代表团成员之一方明山在日记中写道,“大会安排我国工程师凤懋润作报告,内容是中国桥梁建设。报告得到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凤懋润落座后又不得不两次起身鞠躬致谢。”
凤懋润回忆说,“许多华裔桥梁专家会后告诉我,知道祖国这些年发展快,但没有想到这样快!进步这样大!你们干得好,敬佩呀!”
谁能想象,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上跑的是老旧的蒸汽机车,浓烟滚滚,速度缓慢;而今,现代化的京津城际动车组时速高达350公里,打破了欧洲和日本保持的300公里左右的世界最高时速――中国速度超越了世界速度;
谁能想像,新中国成立初期,首都机场设施简陋,停机坪空空荡荡――1950年全国的旅客运输量仅仅1万人,只有7条国内航线,通往8个城市;而今,首都机场已拥有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高峰期每分钟就起降一个航班――到今天,中国民航年运输总人数超过1.92亿人,定期航线总数已达到1532条,机队规模达到2038架;
谁能想象,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上只有少量的运输船舶;而今,这条黄金水道干线货运总量达到10亿吨,超过内河水运发达的美国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成为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谁能想象,新中国成立初期,约有一半左右的货运量是由人力和畜力车及木帆船完成的;而今,从陆路到水路,从铁路到民航,从邮政物流到港口运输,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突飞猛进,一个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然形成……
截至2008年底,全国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301万个,是1949年的193倍;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1949年-2008年全国公路里程变化表
全国公路里程(万公里)
1949年-2008年铁路运输发送量周转量变化表
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6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里程达60302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比例增加到98.54%,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从高原到山区的各个角落,乡镇客车通达率达98%;
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比60年前增长1290多倍;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8万公里,相比1949年全国2.2万公里增长三倍多,未来三年,我国更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全国1小时至8小时铁路交通圈,将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