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人感言
谢世楞: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9年,我到荷兰师从世界著名海岸学专家拜克尔教授。鉴于我“进修生”的身份以及中国当时港口和海岸工程的实际水平,拜克尔教授开始只安排我研究海浪对海堤
我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被我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他终于决定让我研究当时最前沿的波浪冲刷理论。学成回国后,我们一心想改变中国港口的落后面貌。新中国成立后,我相继参与了秦皇岛港、天津新港、青岛港等有关港口设计工作。目前我国的港口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世界吞吐量前10位的港口中,中国大陆占6位。看到这些,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备感欣慰。
何华武:铁道部总工程师
在过去的几十年,日本、法国、德国,各国领导人到访,三国都让各国贵宾去体验高速列车。过去是中国学世界,现在是世界学中国。京津城际列车通车时,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的政要专家等上万人乘坐京津城际铁路考察。日本专家团非常惊讶地表示:“做梦也没想到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高铁发展历程。”
“高速铁路是照搬不来的!”在这短短的三五年之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泼墨写下世界级的宏伟华章。如此之快的飞翔速度,饱含了一代代中国铁路人的心血和骄傲。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这条铁路从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国速度,一是列车运行的速度,一是又好又快的发展速度。
曹佑元:沈大高速公路总设计师
1980年,我接到建设沈大高速公路的任务。这个任务很艰巨,当时简直“不能想象”,高速公路到底什么样?那时在国内,人们对高速公路知之甚少。
沈大建设期间我写了40本日记,记录了沈大的点点滴滴。当时几乎是“白手起家”,从西德购买的两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是我们的“宝贝疙瘩”。我们天天守在工地,连做梦都在画图纸。整整六年,沈大通车了。当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消息:中国有能力建设一流的高速公路,中国的公路建设已跨入高速公路时代。如果把高速公路建设比作过河的话,那么我们是从最初的望河兴叹到摸着石头过河,从颤颤巍巍地踩上独木桥,直到最后终于能够踏着宽阔的大桥到达对岸了。
(本报记者冯蕾、王小润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