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度带来中国信心
今天,无论您走在美国长滩港、德国汉堡港,还是荷兰鹿特丹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港……都会看见港口耸立着“上海振华港机”标志的集装箱起重机。振华港机驰骋世界大港,收揽全球港口七成定单,令起重机的故乡欧洲震惊万分。
然而,这只是一个缩
旧貌新颜
新中国成立之初棚车车厢里拥挤不堪
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岛港破败荒凉
今天的和谐号列车干净快捷
今天的青岛港一派繁忙景象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中国果断启动4万亿元投资计划,其中1万多亿元用于进一步改善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力的强盛,带来中国交通的巨变;是国力的超越,带来中国交通的跨越。
路之所达,富裕所达。千年封闭的乡村迎来了五大洲的游客;乡村的土特产第一次乘上飞机远销海外――遵义县虾子镇的辣椒一下子走出山沟沟,卖出了天价。
路之所达,情感所达。山西黎城县的“光棍村”终于引来了金凤凰――守望千年的大山一桥通达,清亮质朴的山歌不再是两山间传情达意的唯一媒介。
路之所达,思想所达。路通了,电通了,网络通了,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眼界开阔了,惦记的不仅是秋后的收成,更有国内外市场的行情。
路,带来了什么?虾子镇的农民说,是财富;光棍村的村民说,是媳妇;乡村教师说,是信息、是知识,是思想,是理念……
“想要富,先修路”。随着农村交通环境的日新月异,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城镇化的脚步更快了,工业化的步子更急了,乡村文化因为开放而有了新内涵。如果一条农村公路足以开阔一地农民的眼界,那么当铁路、公路、海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构建起来时,所打开的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视野。
中国看世界的眼光变了,变了的中国信心倍增。
中国信心源自中国道路
有一位国外的朋友问:108年前,中国进口第一辆汽车;103年前,中国修建第一条公路――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业至少比西方晚了100年。而这个60年,中国交通却一日千里,甚至在很多领域已超过发达国家,为什么?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说,60年来,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组,从八次大面积提速到建设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从放权松绑到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一不得益于生产力布局调整,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综合国力的提升,没有科技实力的进步,今天的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指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事业能够发展这么快,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此外,交通行业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投融资改革的推进,“贷款修路”等重大政策的创新,给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带来不竭动力。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必须坚定不移――那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组数据也许最能说明问题:
1949 年至2008 年国家在公路建设投资达 51114 亿元;其中,1998年至2008年,仅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就超过20000亿元;
从1953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超过20000亿元。
作为新中国交通史的见证人,今年76岁的中国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感慨地说:60年,我国交通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取得重大成就的建设史,也是一部创新交通发展之路的探索史。成就,是汗水的凝聚,是奋斗的结晶,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市场经济的优势有机结合的产物。改革开放30年来,是我国历史上交通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时期,有力证明了这种结合的爆发力。
60年交通,不变的是一切为了人民,彻底改变的是基础设施与运输装备数量少、质量差、能力低、布局偏的落后面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起点,复兴之梦将在通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之路上延伸,腾飞……
(本文照片由铁道部和交通运输部提供图表制作李金桀)